善牧看重一個人的價值,我們總是期許孩子們要相信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成為最好的自己,並學習看見彼此的不同。很多來到學園的孩子在學校都是令學校頭痛的學生,台北學園希望重新建構孩子們對學習的經驗,因此,在學園裡的學習是非常多元化的,除了基本的學科,也有眾多的多元化課程,譬如:餐飲烹飪、美容美髮、手作工藝、舞蹈音樂、自傳戲劇等等,讓孩子體驗到「原來學習可以是有趣的、是可以跟自己的生活有相關的」,讓他們重拾對學習的熱誠。
文/台北善牧學園主任 游雅婷
台北善牧學園服務國中中輟或間輟的學生,依照孩子的特性不同,提供許多像是美容美髮、餐飲、美甲、樂團、攝影、戲劇等多元適性發展的課程,讓學園孩子能在學習中探索自我、發掘潛能,找到自己人生舞台。
從上學期課程進行過程中,社工們發現17期的男、女孩們個性、興趣迥異,放在同一堂課程中,外向熱血的男孩無法盡情的向外奔跑,心思細緻內斂的女孩無法在大辣辣的男孩面前真實的訴說心事,於是從寒假的戲劇營我們開始「男女有別」,針對男女個別的狀態與需求設計課程。3月帶著孩子思索屬於17期的營隊活動,透過一次繩索活動的引導,開啟我們在生活中置入突破舒適圈的概念。2014年4月,帶著習於都市生活的孩子們,以『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為目標,我們揹起行囊、兵分兩路,開始了4天3夜的「不一樣生活體驗營」。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北善牧學園6月10日舉行第17屆畢業典禮,10位畢業生用精心製作的可愛馬卡龍與親手栽植的香草茶作為迎賓茶點,歡迎每一位到場關心祝福的來賓;會場牆上展示著每個孩子的攝影作品,記錄描述他們一路走來的心情故事。這份得來不易的畢業證書,背後有著師長父母及社工們滿滿的祝福,也代表這群擁有復原力的孩子們,將勇敢走向人生下一個里程碑。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劉宏信在致詞中提醒畢業生,要記得每一個人都是寶貝,相信自己的價值;同時感謝孩子與家長對善牧的信任,更感謝社福夥伴與社工講師們的付出。
進入初夏6月,又到了學園孩子們畢業的時刻!
6月4日台北善牧學園舉辦第16屆畢業典禮,9個孩子開心的從善牧基金會副執行長劉宏信及張德蓮修女手中取得這份得來不易的畢業證書,帶著眾人的祝福,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許多關心孩子們的家長及老師們也帶來畢業禮物及花束到場給予鼓勵,場面溫馨且歡樂。
善牧基金會副執行長劉宏信表示,善牧看重一個人的價值,也相信每個孩子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尤其這條人生的道路上有這麼多的親友及師長們用愛陪伴他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鼓勵。
[騎跡]從我們愛開始~請用力讚下去用行動圈起愛繞台灣一整圈吧!
蘆洲少年服務中心為期16天的環台勸募活動已於6/30開始……
透過這一次展新的環台活動,邀請這十多位孩子參與「為善牧青少年服務」募款計劃,讓騎車環島本身不僅是自我挑戰,更能透過自己的付出,邀請更多人關懷青少年,特別是中輟的孩子!
一路上我們不僅有士氣也備有行動募款箱,如果遇見他們,邀請您給予他們鼓勵!
勸募核准文號:內授中社字第1015060413號,
線上也可捐款喔:http://tw.charity.yahoo.com/project_donation.html?project_id=905
「那是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幸好還可以堅持當時的信念...」
台北善牧學園第15屆的學生在『少年』的音樂生中,由親愛的家人、社工及學校老師們的陪伴與見證下跟國中生涯說再見。
少年鐵馬環台系列報導)))挺少年仔,「讚」出來!
這群由善牧所服務的青少年,最需要的就是外界不要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而是像善牧一樣看重每個孩子的價值,並給予他們支持和肯定。鐵馬環台對他們而言,不單只是用來看風景、練車技的,最重要的,他們願意用14天的時間,加入團隊的合作活動,必須以熱血及強過人的毅力才能完成任務!
挺少年仔,請在5/8起的環島期間,於我們接下來一系列粉絲團的少年鐵馬環台相關系列報導中「按讚」,我們將會累積這些「讚」的數量,於少年仔到達終點時公布數字,讓他們知道有多少人支持他們!
熱血少年仔,我挺你~讚!
聖誕老人 時刻在身邊
翻開櫥櫃,原本即將匱乏的果醬被填滿了,孩子們的營養早餐變得多采多姿,有草莓果醬、花生醬、巧克力醬;每天的早晨總是過得很窩心,因為每一匙都是來自各界的愛心;孩子們開心的吃著早餐,嚷嚷著還要再來一片果醬吐司,然後帶著滿足的笑容上學去。
侯雯琪社工/善牧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經常可以出入以前所認為的"不良場所"!
上週五,來到煙霧瀰漫的撞球場,而一進入撞球場內,濃厚的煙味一度讓有一陣子沒去做外展服務的我不是很舒服,接著我找了個讓我舒服的位置坐了下來,先靜靜的看著這裡...這滿間的少年和少女....
後來我與上週才認識的一個孩子聊天,聊到她不回家、聊到她住男朋友家、聊到她背負這外遇媽媽的罪名...持續持續的被奶奶和爸爸的不諒解......
「我畢業了!」畢業生與學園社工們大合照。
「我們畢業了!」
學園報報 發行人/雅婷 記者/熊熊 陸小 咘點 國王 編輯/禦寒
本報記者王郁涵/萬華報導
文&學員文章整理/戲劇課老師郁涵
課程第七週,我們想邀請神秘嘉賓來分享生命經驗,期待學員可以透過人物專訪的任務,與他人交互參看,也拋出問題,藉寫作思考反芻。
在前一週,透過寫邀請函的蘊釀,學員本來不認為會有人願意來賞光,在搬出「善牧是台灣最大的社福機構」、「蕭敬騰也是這裡學長喔」之後,大家開始有一些意願動筆,但是腦中不是期待周杰倫來一起打球,就是周星馳大駕光臨,或者楊丞玲可以來玩。
本來就打算,他們寫好邀請,我也就實際去試試看。然而,打了電話、留了明星部落格、寫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網路、查號臺根本沒有經紀公司聯絡方式。本來我也有些失落,但是仔細一想,這不也正是一個機會,明白告訴孩子,讓他們對偶像期待與實際對待回饋的落差,看個清楚。
孩子的情緒轉折也很有趣,起初還很意興闌珊,當神秘兮兮地安排嘉賓在會客室等待,一邊回教室要大家認真想等會要問的題目,大家真的開始期待著「大人物的賞光」正襟危坐期待著。當然,後來門一開,看到的是陸小的媽媽,失望的眼神立刻藏不住。
善牧基金會服務受暴婦幼、不幸少女、中輟生、棄虐兒等對象已有22年的歷史,當初為了預防青少年犯罪,善牧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現為「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並於街頭、學校及社區展開各種危機兒童與少年服務,進而從服務經驗中觀察到中輟生問題之嚴重性,於民國87年成立了全台第一所合作式中途班,同年相繼在台北、宜蘭兩地成立「台北善牧學園」及「宜蘭善牧學園」,為中輟生設計創新、適性的課程,並透過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及運用個別化的陪伴輔導,讓孩子改變態度,重拾學習的熱忱。
其中,善牧學園與一般教育體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有專業社工針對學生個案了解其中輟的原因,並有更多全方位的處遇,包含他的家庭、情緒、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及學校適應等問題的個別化處遇,看待學生不只是學生的身份,同時更是一個需要各方面協助的青少年。
在台北善牧學園的多元化課程中,就有「戲劇」相關的課程。別以為這樣的課程只是教學生表演,課程中的老師都相當用心,正確來說應該是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帶領學生們進行自我探索。其中,在戲劇的前置課程,老師特別讓孩子們透過觀察與寫作,去了解身邊的人事物。
這堂課,是這樣來的~